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好新闻门户网 (https://www.haoxinwen.com.cn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移动互联 > 正文

推动元宇宙、车联网商业成熟,5.5G到底是什么?

发布时间:2022-11-03 13:57:10 所属栏目:移动互联 来源:转载
导读: 前段时间是6月6日国内5G发牌纪念日,加上6月9日又是R17标准冻结,所以行业里特别热闹,活动特别多。
这些密集的商业活动,催生了大量的新闻报道,引起了全社会对5G、5.5G、5G-Advanced、R1

前段时间是6月6日国内5G发牌纪念日,加上6月9日又是R17标准冻结,所以行业里特别热闹,活动特别多。

这些密集的商业活动,催生了大量的新闻报道,引起了全社会对5G、5.5G、5G-Advanced、R17、R18的关注热潮。

对外行人来说,会比较迷茫——

什么是5G-Advanced?什么是5.5G?为什么不是6G?5.5G和5G,到底有什么不同?…

今天,我就试着用“说人话”的方式,把5.5G的来龙去脉给大家唠清楚。

到底什么是5.5G

5.5G,大家应该都知道了,其实就是5G和6G之间的过渡阶段。

众所周知,移动通信技术差不多是每十年一代。

但是,因为技术发展得实在太快,所以,整数代与整数代之间,技术差异太大。这时,就需要对中间阶段的技术进行一个命名,以显示和前代、后代的区别。

这种玩法,早在2/3G时就开始了。GPRS就曾被称为2.5G,介于2G GSM和3G UMTS之间。3G和4G之间,还有个更离谱的3.75G,也就是EDGE。

LTE出现的时候,因为技术指标没有达到ITU国际电联对于4G的要求,所以也被称为3.9G。后来,基于LTE,搞出了LTE-Advanced,才是真正的4G。

在5G还没诞生之前,行业里也搞过4.5G、pre5G这样的叫法,但是时间很短,昙花一现。

这次,基于5G的演进,人们沿用了以往的习惯,所以命名为5.5G。其实,5.5G的本质,就是5G-Advanced。

推动元宇宙、车联网商业成熟,5.5G到底是什么?

熟悉通信行业的同学都知道,国际标准组织3GPP,是通过不停发布Release(版本),来推动技术演进研究的。每个Release包括一堆技术,大家拼命开会,讨论敲定了技术细节,然后投票通过,就算是Release的冻结。

这个Release呢,差不多是每两年出一个。但是通信网络制式,又是每十年左右出一代。那就意味着,每一个整数代,大约要经历5-6个Release。

这次出现5.5G,其实就是把R15-R17作为5G标准的第一阶段,而R18-R20作为5G标准的第二阶段,进行细分。等到R20结束后,差不多6G就该登场了(2028-2030年左右)。

所以说,5.5G(5G-Advanced)就是5G和6G之间的过渡和衔接,大概会持续5年以上。

5G-Advanced被正式确定为5G演进的名称,是在2021年4月。2021年12月,3GPP SA2全会通过投票,确定了R18版本的28个研究课题,相当于确定了5G-Advanced的第一波关键技术。

小枣君掐指一算,R18冻结应该是在2023年的年底,甚至2024年的上半年(考虑到疫情的不确定性)。再加上版本冻结后,产业起码要一年时间才能成熟。

所以,等到大家真正见到5G-Advanced落地,那也是2025年上半年的事。距今还有三年5g 车联网,大家不用太着急。

用 5.5 G,打开新世界大门?

美国在 5 G 发展上吃了哑巴亏,细数通信技术距今 140 多年的变革历史,这样的情形其实并不多见。

从 1 G 到 4 G ,每一代通信技术的变革几乎都由美国企业主导,而在 5 G 时代,来自中国的华为改变了这一历史。

为了对比中美两国在 5 G 领域的发展现状,中国信通院在 2020 年曾专门进行实测,用直观对比网速的方法,评测两国运营商给用户带来的日常体验。

结果显示,我国 5 G 用户平均下行数据速率超过 500 Mbps ,三家电信运营商平均下行速率分别为 531.4 Mbps 、 613 Mbps 和 594.7 Mbps , 5 G 占网时长分别为 86.6 % 、 73.6 % 和 56.9 % 。

再反观美国,当地运营商的 5 G 表现十分“两级分化”,基于毫米波频段的 5 G 网速很快,最快的 5 G 平均下行速率可达到 722.9 Mbps ,但网络覆盖非常有限, 5 G 时长占比非常低,仅为 6 % ,信号穿透性差,一张纸、一片树叶都可能让信号产生极大损耗。

基于低频段的 5 G 网速更是很慢,最低 5 G 平均下行速率只有 47.5 Mpbs ,网络覆盖却比较广, 5 G 时长占比也较高,为 53 % 。

推动元宇宙、车联网商业成熟,5.5G到底是什么?

通俗点说,美国网速快的 5 G ,只能在少数地方才能用,而能在很多地方使用的 5 G ,网速堪比龟速,比 4 G 网速快不了多少。

无论是 5 G 网速的平均表现,还是 5 G 网络覆盖表现,中国都远远高于美国运营商的平均水平。

回望过去,我们从 3 G 走向 3.5 G , 4 G 走向 4.5 G ,那些年变化的网速,也在见证中国实力崛起的速度。

华为常务董事、 ICT 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预计,相比于 5 G 网络,进阶版的 5.5 G 最终有望进一步实现超 10 倍以上的网络能力增强。

从个人网速体验,到行业应用市场,我国 5 G 取得的骄人业绩,正在祖国各地遍地开花。

To C 市场中,我国 5 G 网络驱动了高清视频、 VR 、 AR 等新兴技术应用。包括咪咕视频在冬奥会上推出的超高清视频节目,贝壳手机端的 AR 看房,都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。

To B 市场中,我国的 5 G 应用涉及工业互联网、医疗、交通、金融、娱乐等多个板块,包括金融证券、教育医疗、工业制造、物流运输仓储、文化旅游、农林牧渔等企业商业模式转型,背后也未曾离开 5 G 技术的支持。

对此,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总述道,5.5 G 将为 5 G 后续发展定义新目标和新能力,使 5 G 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。

推动元宇宙、车联网商业成熟?

随着5.5G的逐步成熟,各类新兴应用场景也将出现。在5.5G上的布局,华为在下一盘大棋。胡厚崑表示,华为将更积极布局XR业务、5GtoB市场。

从5.5G新增场景来看,上行超宽带应用于机器视觉等产业;宽带实时交互,应用于VR等领域;融合感知通信,则主要应用于车联网和无人机两大场景,支撑自动驾驶需求。

其中,华为机器视觉、车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和企业市场,而XR的应用也正逐步从消费领域向工业领域拓展。

“元宇宙、车联网等场景实现需要大带宽、低时延技术,华为推动5.5G发展,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元宇宙、车联网等5GtoB市场的成熟。”华为云MVP马超表示。

袁博认为,华为的一些诸如超级上行、节能、自适应算法等技术,与5.5G的应用需求可进行匹配。而在产业链上,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能够基于5.5G从技术、投资和使用场景上持续催化XR、机器视觉等5G标志性的应用发展,带动5G在To B产业的发展,“这样才能让5G在千行百业中真正的发挥技术价值,推动全产业的供应链良性发展。”

不过,目前元宇宙还不具备成熟商用的条件。“元宇宙的实现需要端管云深度协同,目前终端、云能力均有,但管道不具备,网络支撑有限。同时,虽然5.5G的长处是上行带宽增强与高精度定位,在智能智驶方面会有一定的施展空间,但芯片等受限,产业链企业仍需在关键环节进行突破。”袁博认为。

对于华为来说,5.5G能够帮助其与产业链企业进一步推动5G的商用,实现5G技术的商业变现。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前期,5.5G在千行百业的商用依然存在一个适应过程,如何找到正确的应用场景,如何平衡5G建设所需的成本和商用价值,依然是华为等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难题。

“定制化网络成本较高、数据安全性不足、视频内容不够丰富等是5G商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。”王志勤表示:“5G及5.5的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”

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看来,5.5G在5G基础上而生,各产业的通信技术将逐渐走到5.5G,“光靠一家是做不起来的,需要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力。”

结语

好了,洋洋洒洒说了那么多,大家应该对5.5G有所了解了。它的关键技术其实还有很多,但大致方向我基本上都已经提到了。

5.5G的发展思路,和前几年我们研判6G时的预测,基本是一致的。

概括来说,就是能力强化、引入AI、以及功能融合。让自己变得更强、更易于维护、更绿色环保、更省钱省人力,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联接力的价值,为算力服务,为数字化转型服务。

R18目前已经上路,5.5G究竟何去何从,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
(编辑:好新闻门户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